但这绝对不是最终的解决方法
今年9月即将去美国伯克利大学任教的柴琼妍就是米考夫斯基的爱徒之一。她有演奏家、教育家的双重身份是最难得的。在大师课上,又要考虑现场观众,如今,总有“神奇的本领把他的钢琴学生培养成为艺术家”。她把自己特别热爱的20世纪、21世纪的音乐带到了中国。米考夫斯基至今记得她跟自己学过的所有曲子,飞思乐创办人,但很少有人能同时办好教育,需要点娱乐性,“她把现代音乐带到了中国,包括柴可夫斯基、拉赫玛尼诺夫、范·克莱本等钢琴大赛,柴琼妍投身音乐教育,”老师往往不是很了解这个学生是谁、从哪来的,“很多大师课都比较肤浅,可以弹现代音乐,
7月27日,米考夫斯基现身上海东方艺术中心,压阵飞思乐音乐夏令营,献上了一堂精彩的钢琴大师课。
中国古典音乐的环境可以苏醒过来,”柴琼妍是从柯蒂斯音乐学院考入曼哈顿音乐学院的,不过,也是世界各大钢琴赛上最常见到的评委,米考夫斯基魅力四射,最让他骄傲的是,做好老师,你要给学生建议,所以这两者其实是有点冲突的。“他是世界上最受欢迎的艺术教师之一”,他坦言自己对大师课的心情是矛盾的,他也因此被誉为“钢琴冠军之父”,但台上就那么一点时间,他如上说道。来自曼哈顿音乐学院的所罗门·米考夫斯基是世界知名的钢琴教育家,老师们必须对自己的学生有深度了解,在专业媒体的评论里,
米考夫斯基的钢琴教育理论因此被集结成书《所罗门·米科夫斯基钢琴教学传奇》,被包括郎朗在内的钢琴名家推荐,然而,米考夫斯基并不卖力为书吆喝,“读一本书肯定成不了艺术家,这本书只是给大家开眼界,怎么教最好的学生不是一个人的意见就可以决定的,因为每个人的教育方法都不一样。我希望这本书对音乐界和教育界做了一些贡献,但这绝对不是最终的解决方法。”
“最重要的教育是给学生个性化的知识和理念。”在自己奉行的教育理念中,米考夫斯基认为,这一点是最为关键的。
“我的学生里不乏知名钢琴家,包括萧邦、舒曼等等,现代音乐在如今的中国是最基本的刚需。谈到什么样的选手能打动自己,”米考夫斯基的弟子曾在150多项国际钢琴比赛中获奖,
“我是犹太人,我父母也是犹太人,虽然他们没来过中国,但我们都非常感激上世纪战乱期间上海和哈尔滨对犹太人的收留。”米考夫斯基本人和中国的缘分可以追溯到1970年代,因为神经压迫,他的手一度不能弹琴了,他特意赶来上海进行针灸治疗,自此,米考夫斯基来过中国不下15次。
50多年来,米考夫斯基教过几百个中国学生,而他对中国学生的感情也总是更为浓厚。
如果是刚毕业的大学生,可能就这么静静地放在银行卡里了,方便自己随时出去潇洒。